6月23日,杭州市召開2022年杭州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指示和在浙江、杭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市相關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保障,完善工作機制,加快推進杭州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加快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自開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以來,我市積極構建大運河文化一體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體制機制,全面實施文化研究創作、遺產活態傳承、展陳體系建設、文旅深度融合、公共空間提升和國際傳播交流六大工程,在標志性項目建設方面,大運河亞運公園、小河公園已完工,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大運河未來藝術科技中心、大運河杭鋼工業舊址綜保項目、運河數字孿生平臺、大運河濱水公共空間、運河歷史十街區、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京杭運河二通道等有序推進中。
會議指出,大運河貫通南北、聯通古今,是流淌在華夏大地上的壯闊史詩,也是人類文明實踐的宏偉見證。要深刻認識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戰略意義,把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段)作為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文化窗口”,力爭打造成中國大運河南端的璀璨明珠、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經典范例、對外宣傳展示城市形象的閃亮名片。要堅持保護優先,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進傳統工藝保護振興計劃實施,系統性開展各類文化載體的整體性保護和修繕,著力打造文化遺產保護的經典范例。要堅持文化為魂,深入挖掘大運河核心價值和文化特質,積極開展《運河全書》等系列成果編纂,鼓勵大運河主題文藝創作,著力打造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經典范例。要堅持生態為基,加快建設“兩廊三公園”生態平臺,以生態保護修復倒逼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實現優秀文化、優良生態和優美環境的有機統一,著力打造生態保護修復的經典范例。要堅持發展為要,著重做好特色文旅產品開發、新型文旅業態培育、優化整合資源等三篇文章,著力打造文旅產業融合的經典范例。要堅持數字賦能,積極搭建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體驗平臺,推進數字技術在大運河文化遺產監測、建設管理中的應用,建立大運河遺產點段數字化檔案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專題數據庫,著力打造數字運河建設的經典范例。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加強聯動協同、加速多規融合、狠抓重大項目、加強政策保障,加快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落實落效。
- 打造大運河文化保護 傳承利用的杭州范例
- 新趕考路上再領跑!杭州城鄉風貌“智匯通”平臺啟動上線
- 新百年共富新路!蕭山衙前鎮開啟“十八里經濟長廊”
- 七旬大爺不慎落水,環衛工人2分鐘劃向50米開外
- 潮鳴街道舉行“黨建同盟攜手戰疫”知識競賽活動
- 鄉賢返鄉,助銷“湖源山禮”——村播館背后的推動者
- 富陽龍門鎮開展“清風研學”護苗活動
- 杭州市水務集團赴富陽區對接富春綠谷項目
- 德諾·臨平數字醫療器械產業創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 貼心打造“家門口”菜園子!臨平區南苑街道老舊小區改造有妙招
- “萌妹子”主播甘柳燕:做“茶葉循環經濟”的“小目標”
- 建德三都鎮600余畝“巨型稻”試種成功
- 守護碧水,傳遞人文,共享空間
- 宜游宜賞宜樂!余杭65畝閑置地塊變身“城市花園”
- 省、市兩級黨代表黃飛華:涓涓細流造就公益品牌
- “二代宋蓮”在浙大藝博館開出兩朵花
- 2022西湖論劍?網絡安全科普展正式亮相浙江省科技館
- 做大“蛋糕”!杭州高新區(濱江)躋身“兩千億區”
- 激活現代社區建設“一池春水”!蕭山首家“抱團自強型”強村公司
- 錨定新時代文化高地打造未來城市
